便签笔记:即时记录的灵巧工具(之二,如何有效地运用便签笔记)
1.记录瞬间的灵感
北宋的欧阳修就曾提出“三上”:马上、枕上、厕上。这三处是最不方便记录的场合,常常又有灵感涌现,而便签笔记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。
为了解决灵感转瞬即逝的问题,需要有十分便携的工具,较大的笔记本不方便携带,而将内容重复记录到两本以上的笔记本上是不现实的。我们需要转变思想,让便签从配角变成主角。使用防水的薄膜便签搭配铅笔或者用小夹板夹上便签,放在浴室的角落,床头也可以准备一份,这样即使在浴室或床上,突来的灵感也可以被记录下来。便签还可以贴在手机壳上,手机保护壳可以使用翻盖式的保护壳,方便使用。若用手机记录,我们需要打开手机,再打开相应的软件才能记录,开机时常有其他信息打断思考,操作起来比便签记录要复杂好几步,而且很可能就因为这几步而中断了灵感,为其他事分心,失去马上记录的兴致。
2.记录备忘事项
我们可以在白板、笔记本、冰箱、电脑、厨房等地方贴上用便签记录的备忘事项。比如,在冰箱上用便签记录库存,这样不用打开冰箱,也知道里面有什么食物,当食物快没有的时候可以将便签撕下,贴在手机壳上,提醒自己要添置什么新物品。
日常要做事项可以用便签记录,在每个事项后面画上方格,完成了就打钩,一目了然,将便签粘到执行该任务的具体地方,这样任务就不会被落下。
3.激发创意思考
我们可以使用便签地图进行创意思考,便签地图有两种使用方法:“曼陀罗便签地图”和“思维便签地图”。
(1)曼陀罗便签地图:由中心主题拓展为8个方面思考。
曼陀罗便签地图是根据松村宁雄的《曼陀罗九宫格思考法》中的曼陀罗九宫格改版而来。在纸上运用曼陀罗思考法即以一个主题便签为中心,四周贴上8个或更多个空白便签,写上与主题相关的关键词,以此来深挖提取创意。我们还可以将“曼陀罗便签地图”上的便签进行排列组合,变换不同的组合刺激大脑,从而拓展思维。
比如,用“曼陀罗便签地图”思考主题“使签笔记的使用”,从这个中心便签出发展开思考,写下8个方面的思考扩展。
(2)思维便签地图:构思制作报告书。
根据报告书的三要素,主题(项目名)、理由(要点)、结论,写下与主题内容相关的便签,再进行筛选组合。团队讨论方案时可以使用便签笔记的方法,在每张便签上写一个想法,汇集大家的灵感和智慧。
比如,用“思维便签地图”讨论为什么使用便签笔记。
主题:为什么要使用便签笔记。
理由(要点):便签的优势、用途、使用技巧。
结论:掌握其中方法,便签笔记将成为工作和生活的灵巧工具。
同时,我们可以运用彩色铅笔标注关键词,在便签之间进行串联,就做到了“可视化笔记”。若我们使用电子笔记,当我们打开手机或电脑时,记录的内容是被折叠收藏在文件夹里的,需要逐一点开,才能看到内容,而便签笔记则能实现快捷的可视化。
4.进行阅读拆书
“拆书帮”赵周在《这样读书就够了》一书中介绍了“ RIA 便签读书法”,所谓 RIA 是指阅读时的3个层面:阅读( reading , R )、理解( interpretation , I )、应用( application , A )。
便签选择3种不同颜色,因为在 RIA 便签读书法中,需要用3种不同颜色代表3种不同功能。
I 便签(红色):记录以自己的语言重述知识。
Al 便签(黄色):记录自己经历过的相关经验。
A2便签(蓝色):记录自己今后可能的应用场景。
RIA 便签读书法的3个具体步骤。
第一步,制作I便签。拿一张红色便签作为 I 便签,用自己的语言重述这个观点、方法、理论,记录在 I 便签上面。如果能有自己的总结和启发,或者和其他知识点的联系,效果更好。用这种方法读完整本书后,把所有 I 便签收集起来,它们会成为你的知识库。
第二步,制作A1便签。拿一张黄色便签作为 Al 便签,回顾以往,有没有经历过相关的事情或情境,在 Al 便签写下来。
第三步,制作A2便签。拿一张蓝色便签作为A2便签,结合读到的观点、方法、理论与以往经验,设想今后如何应用,在A2便签上写下来,内容越具体越好。把A2便签贴在墙上,作为你应用方法、改变自我的行动清单。